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艺苑风采

孙中生——为音乐而享受永恒快乐的人

发布日期:2018-02-14 09:28作者:刘化文 【字体:  】   阅读:
发布日期:2018-02-14 09:28作者:刘化文    阅读:

淮河千里,越蔡楚故地,涉吴越文明,闯波澜浩浩,荡水天渺渺,落雨飞花,舞练虹云,不懈地追逐日出的灿烂,浪涛的蓬勃。一溜十八岗留下了一首首动听的歌谣,曲曲大河湾印下了一行行纤夫的脚印,成就了大淮河生命的精彩,生活的美妙,宛如一首诗,又宛如一首歌。我市首席作曲家孙中生正是这浑厚、柔媚大河的儿子,他以生命中的淮河情脉,为时代鼓与呼,为大众踏与歌!

那一首首恢宏磅礴的交响曲,气势浩大,荡气回肠;那一首首委婉清丽的抒情谣怡静柔雅,浓情似水;那一首首天真烂漫的少儿歌舞,活泼欢畅,诙谐逗趣;那一首首轻巧别致的器乐小品,舒展盈意,精雅精奇。

孙中生用他全部的智慧和精力为我市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可谓至真至诚,尽求完美。他说:“但凡从事音乐创作的人,都曾经有过一个梦想,梦想自己徜徉在音乐里,用旋律编织着动听的故事。那种洒脱,那种感动,那种欲罢不能且魂牵梦萦的经历,是每一个音乐人刻意追求的境界”。

正是有这“魂牵梦萦”的音乐之梦,正是有这坚韧不懈的“刻意追求”,才成就了他的《走向西部》,摘取了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的崇高荣誉;才成就了交响曲《黄梅序曲》,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神圣殿堂。

孙中生没有上过音乐院校,他只是淮河岸边的一个电力工厂的工人。但从小听着淮河浪涛长大的他,似乎听到了那波澜壮阔的混声合唱,似乎听到了晚霞万里波光粼粼之中的柔媚唱吟,于是他凭着这淮河文化的打小滋润,凭着这淮河民间音乐的童年熏陶,心中萌发了音乐创作的冲动,从此便在充满坎坷的音乐大山上攀登,追逐着登顶之后的畅快呐喊!于是便有了他的《吉祥》、他的《幸福大道》。

艺术创作是特殊门类的劳动,没有天赋不行,没有勤奋亦不行。孙中生正是有了先天的潜质,又有了后天的勤奋,这才有了他音乐的收获,八百多件音乐作品诸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叮咚有声,正应了那句“天道酬勤”的至理名言。

孙中生对淮河有着深深的眷恋和痴情,他把一腔浓烈的爱献给了故乡,献给了故乡的那条大河。于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花鼓曲、花鼓歌便飞扬在淮河上空,传唱于民众之间。

《石磨悠悠》旋律优美、深沉舒畅,极好地描绘了淮河历史的源远流长。一曲《清早起来打豆腐》小唱清新靓丽、抒情欢快,充满了淮河儿女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孙中生热爱生活,他把对生活的依恋和执着,合着时代节奏,谱写了一曲曲生活的赞歌。《家乡的粉丝》、《新年饺子歌》和着《红红火火的拥军歌》的节拍,变奏成了《皖江新歌》。孙中生《爱那永恒的蓝天绿地》,他在心中将永久《留住春天,拥抱春天》,把那《生命的承诺》打成胸中的《中国结》,为时代谱曲,为梦想讴歌,所以孙中生的作品才有了强大的生命之力。

孙中生不光在民族音乐创作上有突出贡献,在交响音乐上亦有杰出建树。《安徽形象音乐》成了宣传安徽的形象大使,而交响曲《花鼓灯波尔卡》、《黄梅序曲》更走进国家大戏院,使那神圣的国家音乐殿堂奏响了淮南作曲家的乐章,那自豪之外更有着他坚韧的自信。

小号四重奏是应安徽歌舞团邀约创作的铜管乐作品。一曲小号四重奏,把小号醇亮、高亢、欢快、跳跃的特性,表达得淋漓尽致、好评如潮。

在淮南少儿舞蹈发展史中,孙中生的音乐创作撑起了半壁江山,功不可没。《秀花旦》、《俏花锣》、《我最牛》、《逛超市》不仅在国际少儿艺术节上夺得金奖,更有《伞儿红》走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孙中生把淮南少儿舞蹈用音乐托举到新的台阶;更赋予了少儿舞蹈以新的生命诠释。青藏火车汽笛刚响,孙中生就以敏锐的洞察力,以《天路》音乐,透过藏翎羊的眼睛,把这条天路提上了历史舞台,使得舞蹈清新而新颖,真正做到了小舞蹈反映大题材的恰当表现,给少儿舞蹈表现重大题材开辟了全新之路。

孙中生思维敏捷,乐思灵动,眼光开阔,构思精巧。有些作品他深思熟虑,精雕细琢;有些作品他则灵光一闪,快速而灵动,瞬间成谣。这不仅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熟悉和热爱,更得益于他对音乐精髓的深度理解和技巧把握。

当年田家庵发电厂工会邀请市文化局一批专家学者召开创作研讨会,会上众说纷纭,题材繁多,而孙中生独辟蹊径,提出了淮河民俗“摸秋”的构想,可惜并未引起关注。第二天,当我把《摸秋》歌词拿给他时,他十分激动,叫我别走,然后一头扎进了办公室。半个小时后他兴冲冲地拿着歌谱唱给我听,让我惊诧不己。从此,舞蹈《摸秋》随着那半小时创作出来的旋律跳进了省电视台,获得了文化部奖励。这种看似快捷的创作,其实正是他厚重生活积累和纯熟创作技巧的生动展示。

《摸秋》舞蹈音乐旋律,既给了歌者以思索的空间,亦给了舞者以暇想的余地,是音乐舞韵的完美提示。没有浑厚的生活基础和敏锐灵巧的构思,是决不可能完成的。

《清早起来打豆腐》亦是孙中生快捷敏锐创作情绪的展现。

中国豆腐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演出需要一首男女声二重唱歌曲。这是反映豆腐之乡生活情趣的一首民谣式小唱。孙中生拿到歌词后,不到24小时即把旋律交到组委会办公室。当他唱起“一付小担晃悠悠”……时,那甜美的旋律立刻感染了办公室所有的人。中间“打豆腐喂——”的一声吆喝,把早晨日出卖豆腐人挑担叫卖的场景,用音乐图画式的语言,展现得活灵活现。后经煤矿文工团二重唱演员江胜民、满艳的演绎、诠释,这首优秀的淮河民乐小唱迅速流传开来,成了许多晚会的重点节目,极受民众欢迎。这首歌也成了淮河花鼓灯音乐的代表力作。

孙中生的音乐性格是丰富多彩、多棱多镜的,有交响乐的雄浑、又有民族音乐的柔媚,有混声合唱的大气,又有器乐小品的精巧,有《走向西部》的高亢,又有《留住春天,拥抱春天》的柔媚;即便是少儿舞蹈,他不仅能写出《俏花锣》的天真活泼,还照样能写出《伞儿红》的阳刚霸气,以至于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少儿春晚总导演在遴选几遍之后,又不得不把《伞儿红》音乐用来压场,让《伞儿红》成了那场演出不可替代的音乐作品。

孙中生是“快枪手”,又是“多面手”。他以自己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装点着我们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绚丽多姿的生活,成为人民大众的音乐家,平民百姓的歌唱者。这是孙中生的追求,也是孙中生的荣耀。

孙中生不仅是一位音乐家,还是一个极为慈祥的父亲。他给女儿的不仅有大山一般的父爱,还有母亲般的温柔。他把他的一生献给了音乐,但心中始终为女儿留下了一片阳光璀璨的绿地。

女儿还小时,孙中生总是抽一种2元钱一包的“团结”牌无过滤嘴香烟,而且总是告诉我们他“抽不惯”过滤嘴烟。其实我们都知道他是在省钱,把省下的钱全用在供养女儿学习音乐上。我们谁也没有说破,为他做父亲的尊严,我们只随意附和着!但我们心中总有那么许多酸楚不能给孙中生知道,因为他是一个爱比海深的有尊严的父亲!这种爱你说比天高?你说比海深?可是这些比喻怎么也比不上已成为美国交响乐团演奏员的女儿琴中流淌的深沉音乐!

孙中生成为我市首席作曲家,他的音乐成就目前在我市尚无人可与其比肩,他的音乐造谐在我市目前尚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但孙中生自己却说:“回顾四十多年的创作历程,感悟的不仅是喜悦,更多的是忐忑。我把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好当成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尝尽此中酸甜苦辣的滋味,更体味出学无止境的深邃。为此,我将一如既往且乐此不疲!”

是的,有了忐忑才有了远望的目光,有了追求才有了攀登的力量!谁敢保证将来的音乐顶峰上,站着的人群中没有孙中生?

孙中生在大声疾呼:“我的人生乐章是一首历尽磨难而终成正果的诗,我将刻意把它做到极致!”

为音乐而活者——享受永恒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