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淮南子》研究

安徽淮南活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日期:2023-12-29 08:14作者:孔令辉 来源:中国文化报 【字体:  】   阅读:
发布日期:2023-12-29 08:14作者:孔令辉
来源:中国文化报    阅读:

人防工程变身历史文化街区,淮南城市历史文化活态传承有了新表达。在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通过对1952年淮南建市时的城市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的复原,淮南市打造了1952历史文化街区,使得老城市的格局得到延续,让市民和游客在街区里进行文化寻根。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并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程昊表示,目前已成功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淮南深挖历史文化特色,深化研究阐释工作,为传承发展提供基础。当地提炼淮南淮河文化元素,编辑出版了《淮南淮河文化概论》《淮南淮河文化研究》等系列丛书,实施《淮河(淮南)文化十五讲》等重点研究阐释工程,让“淮南子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2021年以来,淮南市先后筹资近两亿元,对武王墩墓、九龙岗民国小镇、大通万人坑纪念馆、楚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场所、馆藏文物进行维护。完成尹氏宗祠、茅仙洞(清天观)、李冲清真寺等10余个重点文物保护维修项目。

2022年,依托武王墩墓建设的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入选首批安徽省考古遗址公园,为科学化探源奠定了基础。该考古遗址公园占地近6000亩,是凸显淮南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文化园区、重要研学基地、长三角旅游示范区。淮南市还成立淮南战国楚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委员会,重点推进武王墩墓的发掘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该墓地目前已出土铁器30余件,陶筒瓦、板瓦等残片2000余件,对解开楚国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未解之谜具有重大意义。

淮南市创作艺术精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创新文化活化利用形式。精心编排了《淮河儿女——胡之光》、音乐剧《中国成语典故之楚风汉典》等表现淮南文化的文艺作品,创作了书法《淮南子·原道》、书画《淮山桂影佳》等一批富有淮南特色的艺术作品。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视台历时6年创作了52集国产动漫精品《淮南子传奇》,让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原著、传承文化。结合“豆腐之乡”文化名片,创作《豆娃说法》系列法治动漫40余部,打响“豆娃说法”法治文化品牌。

为做好活态化传承,淮南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以职业教育推动非遗传承。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淮南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花鼓灯保护与传承技能大师工作室,开设《花鼓灯文化鉴赏》课程,发挥好大师“传帮带”作用,累计向全国各地输送花鼓灯专业人才2000余名。

如今,淮南上下已形成传统文化传播的浓厚氛围。全市114个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场馆,年均推出各类传统文化活动300余场,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成为常态;注重古今结合,开展“铜壶讲故事”主题征文、“鉴古照今”淮博研学、“520博物馆之夜”等文化遗产宣传活动,让博物馆成为传统文化弘扬的重要阵地;推出丰富的展览、活动,今年以来,举办了“大唐寿州·瓷耀天寿州窑精品瓷器展”等各类展览11场次,开展各类社教活动、文博讲堂110余场次。

淮南市还积极进行业态转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打造“舌尖上的文脉”,充分发挥“豆腐发源地”优势,开发100多个豆制品品种,400多种豆腐宴菜品。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淮南牛肉汤”、豆腐预制菜等产业加快发展。2022年“淮南牛肉汤”产值22亿元,带动1.5万人就业。加强文创产品研发,品牌化提升寿州窑、紫金陶茶具文具、寿州香草等陈设品。面向全国征集淮南文旅IP作品130余件,将淮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IP形象设计,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