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要闻

深耕文旅融合新路径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5-02-27 09:14 来源:谢家集区文旅局 【字体:  】   阅读:
发布日期:2025-02-27 09:14
来源:谢家集区文旅局    阅读:

近年来,谢家集区秉持“文化为魂、生态为基、产业为核”的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整合农业资源、活化文化场景、创新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振兴与文旅经济协同发展。2024年,全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5%,文旅产业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一、文化赋能,激活非遗与民俗资源

一是非遗传承产业化。以紫金印制作技艺、淮南剪纸等非遗项目为核心,培育13家紫金印生产企业和多家非遗工坊,开发文创产品、研学课程,形成“非遗+旅游+电商”产业链。其中,紫金堂等企业年产值突破500万元,产品远销长三角地区。二是民俗活动品牌化。依托“送戏进万村”“非遗过大年”等惠民工程,年均举办文化活动230场次,覆盖全区56个行政村。庐剧、推剧等地方戏曲通过“群众点单、政府送戏”模式,实现精准文化供给,惠及群众超5万人次。三是文旅项目体系化。贯彻“东连武王墩、西接寿春城、北靠八公山”的文旅发展思路,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初步形成了区域“文旅一条线”发展格局【“两墓一寺”(黄歇墓、杨岐珍墓、赖山集清真寺)——春申湖生态湿地公园(含春申博罗文旅项目)——卧龙湖综合文旅项目】。

二、产业联动,延伸农文旅价值链

一是农业基地景区化。深度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凭借山林地理环境的独特优势以及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打造应台孜西红柿种植基地、北梨园村葡萄种植基地、孤堆回族乡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农旅综合体,发展观光农业、生态采摘、休闲民宿,形成“春赏花、夏采荷、秋摘果、冬品汤”四季旅游产品。二是文旅消费多元化。主动联系农户、厂商,共建线下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在春申湖湿地公园设立文旅产品集市,集中展销淮南剪纸、紫金印、谢区农优等特色商品,2024年共建活动期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带动就业500余人。三是科技赋能智慧化。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智慧文旅体系,实现线上预约购票、实景导览等全流程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农家书屋配备电子墨水屏与借还系统,方便村民、游客查询借阅,定期举办亲子阅读、读书分享等活动,打造沉浸式阅读空间。

三、政策护航,健全融合发展机制

一是做好人才引育。实施“文旅人才振兴计划”,通过“送出去+请进来”模式培训专兼职人员200余人次,培育民间文化能人30名,组建永京拳传习基地等非遗传承队伍,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力量。二是强化资金保障。统筹上级专项资金与市场化融资,投入58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修缮,93万元支持许氏民居、春申君陵园改造,撬动社会资本3亿元投入文旅项目建设,文化保护与文旅发展双管齐下。三是加强区域协作。与闵行区浦江镇建立文旅共建机制,签署相关合作共建协议,联合举办产品展销、客源互送活动,2024年两地互送游客超1万人次,成功实现资源共享与品牌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