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服务质量提升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淮)文旅办〔2025〕12号

发布日期:2025-05-14 14:47作者:黄亚东 来源: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市场科 【字体:  】   阅读:
发布日期:2025-05-14 14:47作者:黄亚东
来源: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市场科    阅读:

各县区(园区)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机关各科室、局直各单位:

根据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部署,我局制定了《2025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服务质量提升重点工作安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5月6日

2025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服务质量提升重点工作安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旅游消费需求,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制定2025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服务质量提升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丰富优质旅游供给

1.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推出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对接以上海闵行为重点的沪苏浙省份,打造联程精品旅游线路,联合临近城市推介跨市域美丽乡村风景线。(责任单位:资源开发科、宣传交流科,各县区园区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以下工作均涉及各县区园区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不再一一列举)

2.培育优质旅游目的地。指导推进寿县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寿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焦岗湖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责任单位:资源开发科)

3.塑造文旅融合活动品牌矩阵。开展“跟着《六姊妹》游淮南”活动,加快文旅业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商业、工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文体旅、文商旅等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年代记忆旅行”等品牌项目。支持市场主体建立赔偿先付、无理由退货等制度。引导开展服务质量承诺和“码上评价”,培育一批专业度高、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放心安全的服务精品。(责任单位:宣传交流科、产业发展科、市场管理科、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4.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升级工程。鼓励各县区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中心(咨询中心)设施建设,提高便利性。引导停车场、景区道路及景区内部引导标识系统等改造升级,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水平。加强对旅游厕所服务效能监督检查,持续强化技术应用和评价机制。(责任单位:资源开发科、产业发展科、公共服务和艺术科、科技教育科、市场管理科)

5.提升文旅场景智慧化服务水平。统筹利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指导茅仙洞、焦岗湖景区推动智慧化改造升级。支持八公山、寿县古城、安徽楚文化博物院等重点景区探索人工智能导览、客服等智慧旅游创新服务,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文旅智能体。支持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推动星级旅游饭店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责任单位:科技广电科、产业发展科、资源开发科、市场管理科)

6.构建公共服务协同网络。优化公共服务布局,推动公共服务水平提质增效。加强文旅惠民便民服务,推动博物馆等文博场馆数字化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与交通运输、气象、消防、市场监管等跨部门、跨行业的公共信息数据共享,强化旅游公共信息发布,提前预报,及时预警。(责任单位:公服和艺术科、科技广电科、市场管理科、文化遗产利用与发展科)

三、改善游客消费体验

7.实施“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持续提升4A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重点旅游区域5G网络覆盖,优化重点区域及客流密集区域的5G网络服务质量,挖掘利用5G技术在视频监控、实时传输等方面的潜力和优势,拓展旅游领域应用场景。培育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责任单位:科技广电科、资源开发科)

8.提高服务平台运营效能。探索应用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通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智慧旅游助手类应用。迭代升级“游安徽”公共服务淮南板块相关功能。建立健全线上旅游投诉和处理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旅游投诉进行快速分类和处置,提高游客投诉快速处理能力。(责任单位:科技广电科、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场管理科)

9.满足游客多元旅游服务需求。依托合肥新桥机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为入境来淮游客协助办理通信、支付、交通、咨询等多元化服务。科学设置线上线下购票及预约渠道,简化预约措施,保留人工窗口,为国内外游客提供线下购票等服务。支持智慧旅游线上服务平台,对手机客户端、网页端进行适老化改造,支持旅游场所推进数智化标识导引系统适老化改造升级。(责任单位:宣传交流科、科技广电科、资源开发科、公共服务和艺术科)

四、夯实服务质量基础

10.开展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按照省文化和旅游厅要求,部署开展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遴选报送优秀旅游服务质量案例,宣传推广服务质量提升典型经验做法。发挥全国旅游市场服务质量监测点作用,完善区域、业态、企业等旅游服务质量监测机制,开展常态化质量监测和评估,推进监测结果应用。建立完善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开展评价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市场管理科)

11.推进文旅服务标准化建设。以促进旅游产品升级和服务品质提升为导向,提高标准实施应用水平和效果。推动实施旅游民宿国家标准,按照标准开展民宿评定。开展《导游服务规范》等旅游业国家标准宣贯工作。(责任单位:科技广电科、资源开发科、市场管理科)

12.强化文旅人才培育储备。加强职称评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支持文旅企业与高校、行业协会深化合作,加强旅游创意策划、旅游市场营销、导游等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举办全市导游大赛、星级饭店服务技能比赛、全市红色讲解员大赛。加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责任单位:人事教育科、宣传交流科、市场管理科、文物保护科)

13.深化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培育行业文明旅游工作标杆,发挥引领作用。开展系列宣传实践活动,征集报送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典型案例,发布文明旅游出游提示,营造文明旅游环境。(责任单位:市场管理科)

五、加强市场综合监管

14.健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发挥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作用,合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新业态培育和监管,推动新业态可持续发展。加强源头治理,深入开展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强迫购物等旅游市场专项整治,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和执法协作机制,加强数据信息共享和线索移交,开展联合执法。(责任单位: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15.强化文旅市场信用监管。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夯实信用监管基础,指导县区文旅部门依法依规推进失信主体认定,加强信用信息归集,按时报送双公示信息。推进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支持旅游企业探索推出以信用为基础的便捷消费产品和服务,拓展信用济场景应用。(责任单位:市场管理科、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16.提升旅游市场监管信息化水平。完善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功能,加强市场动态监测,推广应用旅游电子合同。持续推进旅游行政审批“一网通办”,提高政务服务“掌上办”“指尖办”“码上办”水平。提升旅游市场风险预警能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单位:市场管理科、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