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部门动态

非法出版物识别要点与处理规范

发布日期:2025-08-21 15:20作者:鲁中华 来源: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字体:  】   阅读:
发布日期:2025-08-21 15:20作者:鲁中华
来源: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阅读:

出版物作为传播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由内容、表达方式、物质载体、制作工艺和外观形态五大要素构成,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在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中,报纸、期刊、书籍、地图、年画、图片、挂历、画册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装帧封面等是重点监管对象。为帮助公众及市场经营者明晰相关规范,现就非法出版物的识别与处理要点梳理如下:

一、明确概念:什么是非法出版物?

不少市场经营者认为“非法出版物就是违法的出版物”,这一认知存在偏差。事实上,出版物的违法类型包括非法出版物、侵权盗版出版物、违禁出版物三类,非法出版物仅是其中之一,二者范围存在明显区别。

结合执法实践,非法出版物主要有以下常见类型:一是未经批准擅自出版、印刷或者复制的出版物;二是伪造、假冒出版单位或者报刊名称出版的出版物;三是非法进口的出版物。

二、实用指南:如何识别非法出版物?

(一)核查购买渠道。合法优质的购买渠道不仅能提供合规产品,还会建立完善的进销货记录和售后保障机制。在执法案例中,规范的销售渠道常能协助经营者有效维权,因此选择正规渠道采购是防范非法出版物的基础。

(二)细致外观辨认。出版社名称、书号、版权页等是出版物的必要组件,缺一不可。收到出版物后,可重点检查这些要素是否完整、清晰,如书号是否规范(国内正式出版物书号为ISBN编号)、版权页信息是否与出版社公示信息一致、印刷质量是否粗糙(如字迹模糊、排版混乱等),这些细节往往能暴露非法出版物的特征。

(三)通过官方渠道验证。登录中国国家版本馆官方网站(pdc.capub.cn),输入出版物书号即可查询相关信息,将查询到的版权信息与书籍实际信息逐一对比,若存在信息不符或无法查询的情况,需高度警惕其为非法出版物的可能。

三、规范处置:发现非法出版物后如何处理?

(一)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无论身份是印刷者、销售者还是持有者,一旦发现所涉及的是非法出版物,需第一时间停止印制、销售、传播等相关行为,避免违法行为持续扩大。

(二)及时上缴并配合处理。发现非法出版物后,应主动将其上缴至所在地的新闻出版部门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由相关部门按规定择期统一销毁,切勿自行留存或随意处置。

(三)配合追溯与责任追究。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会对非法出版物的印刷、运输、仓储、发行全流程进行溯源,相关单位或个人需积极配合调查。若违法行为情节达到移送标准,执法部门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非法出版物不仅扰乱文化市场秩序,还可能传播有害信息,损害公众利益。掌握上述识别与处理要点,既是经营者规范经营的自我保护,也是公众参与文化市场共治的重要方式。如发现疑似非法出版物线索,可及时向当地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举报,共同守护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