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机关科室 > 宣传教育科 > 工作情况

文旅融出新天地 且把诗情寄山水

发布日期:2024-01-18 08:58作者:朱庆磊 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   阅读:
发布日期:2024-01-18 08:58作者:朱庆磊
来源:淮南日报    阅读:

淮南,最靓的名片是文化,最优的禀赋是山水。

淮南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自然与历史多重偏爱、山水与人文相互融合。

这里有一座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

这里有一方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安丰塘,

这里有一部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淮南子》,

这里有一个人、发明豆腐美食的淮南王刘安。

这里“屏舜耕而衔两山、襟淮水而带三湖”,三山鼎立、三水环绕,处处彰显着“楚风汉韵、山水之城”的独特魅力。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好文旅融合、“显山露水”文章,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淮南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矢志追求。

回顾2023年淮南文旅发展之路,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2024年新年贺词中所说:“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

一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要求,聚焦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长三角区域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文物保护传承,注重非遗保护利用,构建了文旅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发展新格局,打响了“楚风汉韵·山水淮南”品牌。

一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重启了2023年中国·淮南少儿艺术节。建成1952城市记忆文化街区,创新开展“520”淮南文旅惠民季系列活动,打造了“幸福之旅·醉淮南”文化品牌。

一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推动“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后备箱工程基地”创建。成立文化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设立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市文物保护中心),完成武王墩考古实验室、文物标本库房、安防设施等配套工程建设,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书写了精彩的“文旅故事”。

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构建“一线、三区、十点”构架为主体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为推动全市旅游产业的资源整合、空间聚集和功能提升,2023年,市委、市政府顶格召开全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彰显楚风汉韵山水淮南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的实施方案》,坚持规划引领,全面构建“一线、三区、十点”构架为主体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打造一条主线,擦亮“古城·名山”名片。发挥寿州古城、八公山风景区地理相邻、资源独特的优势,打造一条古城·名山旅游主线,再现“城上观山,遥想八公神话仙境,登山览城,探秘楚汉风云巨变”的历史长河画卷。

●建设三大片区,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建设寿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成语之乡”金字招牌,把寿州古城建成全国一流的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八公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围绕淮南子文化、豆腐文化、古地质文化发展特色旅游和研学旅游,打造“揽八公胜境之秀、品淮南豆腐之美、探生命起源之奇、解以少胜多之谜”的文化旅游胜地。建设焦岗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以游乐、休闲、度假、垂钓为主体,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休闲养老、候鸟式养老休闲度假旅游区。

●培育十大节点群,充分彰显区域特色。积极培育千年古寿州窑文化园、九龙岗民国小镇工矿遗址、淮南1952城市记忆文化街区—春申里特色休闲旅游街区、淮南战国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黄歇墓-春申湖公园、石姚湾—淮河老街、安丰塘、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茅仙洞—硖山口、武庙和东辰创大生态园等十大旅游节点群。

深化文旅融合,全力打响“楚风汉韵·山水淮南”品牌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我市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把文旅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2023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044.6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12.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1.05%、85.10%。

●高质量招引文旅项目。项目是发展的“硬支撑”。2023年,全市文旅产业“双招双引”项目总数85个,金额约190亿元;已纳统项目40个,金额约85亿元,占比均为100%,省内排名第一。投资5.3亿元的春申里文旅项目加快建设,投资3.4亿元的御泉湾温泉康养中心项目正式开业,投资2.2亿元的探淮河农文旅融合项目、1.15亿元的淮南九大湿地自然植物园及青少年活动配套项目等陆续签约,孕育着发展新动能。

●高水平创建文旅品牌。2023年,我市新增3个3A级景区,2条旅游线路入选2023年“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4个村入选首批安徽省“精品主题村”,3个村入选安徽省“特色美食村”,3家单位入选“后备箱工程基地”。1952城市记忆文化街区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与高塘人家生态园共同入选2023年度皖美消费新场景百强名单。我市特色旅游商品设计、动漫作品等分获2023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第三届乡村文旅创意大赛金、银、铜奖。

●高品质开展文旅宣传。2023年,我市创新宣传推介方式,开拓目标游客市场,打响“楚风汉韵·山水淮南”品牌。主动“走出去”,开展宣传推介10余场,积极开拓郑州、哈尔滨、越南、泰国等国内外客源市场,引客入淮。积极“请进来”,组织开展“美好安徽·向春而行”宣传活动,邀请央广网、中国旅游报、安徽日报等省内外20多名媒体记者来淮采风踩线。强化区域联动,联合皖北六市举办了“安徽人游安徽·传奇皖北”文旅宣传推广活动,联合六安市、亳州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周口市等省内外7市共同打造“皖豫七市文旅联盟”,巩固拓展旅游市场。聚焦上海、合肥等重点游客地市场,举办上海“江南吃货节”、淮南文旅合肥推介会、淮南文旅合肥嘉年华等20余项活动,开通了合肥至寿县古城公交旅游专线。加强对县区指导,举办了楚韵寿春城、八公山文化旅游节、焦岗湖音乐美食嘉年华系列活动,吸引八方游客。

突出文化惠民,以文化滋养群众美好幸福新生活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市文旅部门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了以“幸福之旅·醉淮南”为主题的“520”淮南文旅惠民季系列活动,以文化滋养群众美好幸福新生活。我市部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获评安徽省最美“四季村晚”“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我市高质量开展“送戏进万村”“乡村村晚”“广场舞展演”等文化活动约950场次,把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全市各级公共文化馆(站)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4800余场,服务群众260余万人次。参加第三届长三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合作机制年会,花鼓灯、肘阁抬阁等本土特色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亮相上海市舞蹈大赛,展现淮南非遗文化魅力。举办《同根同源 翰墨情深——淮南书画精品上海特展》,深化闵淮两地文化交流。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文旅部门牵头重新启动了中国·淮南少儿艺术节。2023年6月1日,“童心向党 逐梦未来”中国·淮南少儿艺术节文艺汇演在市文化艺术中心精彩上演,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进一步擦亮了淮南少儿文艺金字招牌。

加强文物保护,让文物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保护文物就是传承中华文明。2023年,我市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级非遗保护资金100余万元,扎实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开展第七批市保单位、第九批省保单位遴选申报工作,推动14处文物点申报第七批市保单位、5处市保单位申报第九批省保单位。组织优秀非遗项目参加国内外各类展演展示、节庆活动10场,让淮南传统文化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聚焦战国楚王陵(武王墩墓)的考古发掘、保护利用,坚持规划先行,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战国楚王陵(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文旅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效应。”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程昊表示,新的一年,全市文旅部门将聚焦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目标,全力推进旅游“六大工程”、文化“六大体系”协同发展,打造“一条主线、三大片区、十个节点”旅游空间格局,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丰富文旅产品,创新营销模式,提升新媒体宣传质效,激发文旅消费,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淮南打造成长三角区域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贡献文旅力量。